2024年8月17日晚,傳來了一則令人痛心的消息:光召院長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8月23日上午,我參加了光召院長的遺體告別儀式,瞻仰遺容,深深鞠躬,表達最后的敬意。在悲痛與追思中,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那些難忘的歲月,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光召院長不僅是一名享譽國際的理論物理和粒子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元勛,同時也是一位倍受尊敬和愛戴的領導者。他對人才工作尤為重視,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在中國科學院人事局領導干部處工作,有幸經常向光召院長匯報工作,深刻感受到了他的崇高品德與人格魅力。
光召院長高度重視領導班子建設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選任干部要德才兼備,不能論資排輩,要為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他愛才、重才、惜才的例子不勝枚舉,他對人才的信任、理解與寬容隨處可見,他作風民主、虛懷若谷的氣度令人折服。許多所的領導班子換屆和調整,他都親自過問,并與所長談話。我陪同時任院人事局局長張志林同志到理論物理研究所進行領導班子的換屆考核,光召院長提出不再兼任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并提出新一任領導班子組建的人選結構。他特別強調,領導班子里一定要允許有不同的聲音,領導干部要虛心聽取不同的學術觀點,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絕不能搞成一言堂或一團和氣。
光召院長溫和儒雅,平易近人,在與人交往中展現出了平等、自由的學術精神。當時在院機關,“光召”和“光召同志”是大家對他標準而親切的稱呼。1990年11月,我與時任光召院長秘書的劉克里同志一起,陪同光召院長參加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十周年慶祝活動,并考察珠海特區和深圳科技工業園。在這12天的朝夕相處中,讓我更加欽佩光召院長的高風亮節。在前往深圳的航班上,我驚訝地發現光召院長居然也是乘坐經濟艙,跟我和劉克里秘書同坐一排,當我們提出為他升艙的建議,卻被他一口回絕了。在深圳參加完活動后,我們一行又馬不停蹄趕往珠??疾?,當地相關領導提出安排警車開道護送,也是被光召院長婉拒了,他堅決反對搞特權。
受院人事局委托,1992年開始至2002年的十年間,人才中心承擔了全院科技副市長的選派和管理工作。光召院長非常關心這項工作,從1993年起連續三年參加科技副市長春節團拜會,每次他都親臨現場,充分聽取大家的意見。有一次光召院長準備團拜會講話,讓秘書把我叫到他辦公室,聽完我對科技副市長工作匯報后,提了三點要求:一是要推動科普教育,提高地方干部的科技素養,增強地方干部重視科技工作的意識;二是科技副市長要實實在在的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扶貧工作,為地方經濟發展做貢獻;三是選派工作要與中國科學院的后備干部培養工作結合起來,通過基層鍛煉,為中國科學院培養儲備一批管理人才。
1992年1月頒發的《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綱要》中提出“一院兩制”的辦院方針,即“把主要力量動員和組織到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主戰場,同時保持一支精干力量從事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為了配合中國科學院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搞活人才流動工作,更好地為“一院兩制”服務,中國科學院人才交流開發中心應運而生。
光召院長批示,“一定要把人才中心辦好辦大”,“做好人事管理工作,更好地為科研服務”,明確人才中心要充分利用中國科學院的人才優勢,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市場調節為手段,以搞活人才管理為宗旨,逐步走向國內外人才交流的大循環,建立具有中國科學院特色的科技人才市場。帶著光召院長的殷殷囑托,我負責人才中心的籌建,和幾位業務骨干一起走上了創業征程。光召院長日理萬機,百忙之中對人才中心卻心存惦記。記得有一次我在院機關的樓道里偶然碰到他,他問我:“人才中心現在在忙什么呢?”我便把中心的人事代理、人才培訓、人才招聘等幾項主要業務向他做了一個簡要的匯報。光召院長聽完后,語重心長的對我說:“你們做的這些工作都很重要,但還不夠,最重要的是要搞活人才流動,人員固化既不利于個人發展,也不利于科研創新。一定要把人才流動起來,研究所人員有進有出才會有活力,才能出成果!”
光召院長離世,他為中國科學界作出的巨大貢獻將永載史冊,他“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戰略科學家的風范將被世人永遠敬仰、銘記和傳承。
光召院長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