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講)
【黨史故事】“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為了盡快改變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黨力圖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打開一個嶄新的局面。1956年初,我國經濟建設就已經出現急躁冒進傾向。
1957年冬季,全國掀起以興修水利、養豬積肥和改良土壤為中心的農業生產高潮,拉開了“大躍進”的序幕。1958年5月,黨的八大二次會議通過“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反映了黨和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和普遍愿望,但違背了經濟建設所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農業提出“以糧為綱”口號,要求5年、3年以至一兩年達到規定的糧食產量指標,引發嚴重的浮夸風。工業提出“以鋼為綱”口號,要求幾年內提前實現15年鋼產量趕超英國的目標,掀起大煉鋼鐵的群眾運動。
大躍進迅猛發展的同時,農村掀起人民公社化運動高潮,“一大二公"搞“共產風”,搞平均主義,無償調撥生產隊包括社員個人的財物和勞動力,嚴重損害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是由于黨對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不足,背離了黨一向倡導的實事求是的原則,憑主觀愿望和意志辦事,結果事與愿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