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講)
【黨史故事】《論十大關系》的提出
新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是黨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剛開展,我們以學習蘇聯經驗為主,但經過實踐,黨很快察覺到蘇聯模式的局限,認識到了蘇聯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
1955年底至1956年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進行了大量周密而系統的調查研究,4月25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論十大關系》的講話,后又向最高國務會議作了報告。
《論十大關系》前五條主要討論經濟問題,從經濟工作的各個方面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前三條講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強調今后要更多地注意發展農業、輕工業,更多地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降低軍政費用的比重,多搞經濟建設。第四、五條講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開始涉及經濟體制改革。
后五條主要討論政治關系,講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黨和非黨的關系、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是非關系、中國和外國的關系,這些都屬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的問題。
《論十大關系》初步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建設的若干新方針,標志著我們黨對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認識,展現了黨為尋找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而解放思想、多方探索的不懈努力,為黨的八大召開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論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