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講)
【黨史故事】“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7年4月12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新右派在上海發動反對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的武裝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及革命群眾,宣告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失敗,導致國民革命被迫中途夭折,成為國共十年內戰的開端。
蔣介石通過此事件取得了國民黨內右派的支持,成了最高“領袖”,國民黨左派遭到排斥或者鎮壓,使中國大革命受到嚴重的摧殘,標志著大革命的部分失敗,是大革命從勝利走向失敗的轉折點。同時也宣告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失敗。


【黨史回眸】
1946年4月8日 中國共產黨政協代表王若飛、政協憲草審議委員會代表秦邦憲(博古)因國民黨推翻政協協議,冒惡劣天氣從重慶回延安向黨中央報告和請示,飛機在山西興縣黑茶山失事。不久前獲釋的前新四軍軍長葉挺、解放區職工聯合會籌備會主任鄧發等同機罹難。史稱“四八烈士”。
1947年4月8日-5月4日 晉察冀軍區主力在正太路舉行反攻,殲敵三萬五千余人,孤立了石家莊之敵,打通了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個解放區的聯系。
1957年4月8日 《人民日報》根據劉少奇3月22日在長沙市中學生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發表題為《關于中小學畢業生參加農業生產問題》的社論。社論說,今后一個很長的時間內,總的趨勢將是有更多的小學和中學畢業生不能升學,而城市就業條件有一定限度。從事農業是今后安排中小學畢業生的主要方向,也是他們今后就業的主要途徑。隨后,9月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修正草案)》又提出:“城市的中、小學畢業的青年,除了能夠在城市升學、就業的以外,應當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下鄉上山去參加農業生產,參加社會主義農業建設的偉大事業。”這是國家首次提出“下鄉上山”的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