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黨史故事】五四運動
1919年,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努力最終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5月4日下午1點左右,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大游行,正式拉開帷幕。學生們火燒了趙家樓曹汝霖的住宅,痛打了章宗祥。學生的愛國行動,更是贏得了全社會民眾普遍的支持。上海工人很快發起了反帝愛國大罷工。工人罷工后,就和學生一道展開各種愛國活動,散發宣傳品、上街游行。從5月4日北京學生運動的爆發,經過6月5日“三罷”斗爭迫使6月10日曹、章、陸被免職,再到6月28日中國代表巴黎和會拒簽和約,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斗爭最終取得了勝利。五四運動形成了全國規模的愛國運動,促進了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思想上、干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準備。
【黨史回眸】
1949年3月23日 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出發時,毛澤東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1954年3月2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起草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毛澤東主席代表中國共產黨向會議提出了中共中央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初稿)》。經過反復修改,6月11日,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