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中出臺了不少影響青年創業就業的政策。今后,政府將通過購買服務吸納更多高校畢業生就業,我國也會打破體制壁壘,暢通人才流通渠道。昨天,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
學者看《決定》
工資增幅應充分滿足最低生活需要
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
工資保證金賬戶應盡快擴大覆蓋
王晶認為,目前各地最低工資調整基本都會參考物價等因素,但有時有些地區還會落后于CPI的漲幅,因此相關調整機制還應更加科學合理,拉大最低工資與低保間的差距,需要解決就業不如在家領低保的問題。
對于完善支付保障制度,王晶建議應在勞動保障部門主管和監督的機制上,進一步建立勞動保障部門和企業工會間的聯動監控機制。她解釋,相對企業內部的工會組織來說,勞動保障部門還是個“外人”,對于企業動向了解不夠深入細致。為了盡量避免出現老板跑路或者企業故意拖欠工資等問題,應充分發揮企業工會內部監督作用,再輔以勞動保障部門的官方監督職能。
王晶提出,工資保證金賬戶制度非常有效,能起到較好的預防拖欠工資的問題。唯一的不足,就是這一制度尚未覆蓋全部地區,也只涉及建筑施工等少數領域。她建議,在三中全會決定出臺后,應盡快擴大工資保證金賬戶制度的覆蓋面和覆蓋范圍。
嚴懲就業歧視加大技能培訓
王晶提出,目前,性別、年齡、戶籍等就業歧視問題仍較突出。以北京地區為例,目前仍有部分單位在招聘時只招北京戶籍,且無任何證據說明,這些職位外地戶籍人員無法從事。
王晶強調,以《決定》出臺為重要契機,國家有關部門可考慮加強立法,對就業歧視做出更明確的規定,加大處罰力度。
除了政策引導,王晶認為市場引導也是很重要的途徑。她介紹,目前我國勞動力已經從過去的過剩發展到穩定階段,有些領域還出現了勞動力緊缺的問題。一些領域在招聘時已經很難再現以往挑挑揀揀的情況了。例如過去餐館經常是一水年輕的服務員,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人也加入進來。有關部門通過推廣就業培訓,提高中老年人的就業技能,加上市場的引導,就業歧視問題就可以逐步得到緩解。
她補充,結合這次決定提出的“整合發展國家就業創業基金”的要求,各地應該投入更多資金到就業培訓工作中。因為無論針對哪個年齡層次的勞動者,都是“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簡單給勞動者提供一些就業崗位,不如通過培訓增加勞動者的就業技能,這也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之一。
政府購買服務提供就業崗位
這次三中全會的決定提出“政府購買服務以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要求。王晶解釋,其實過去政府也會通過購買服務提供一些公益性崗位,但以社區服務類崗位為主。這次決定進一步提出購買的崗位可以涉及“公共管理”范疇,應該說進一步擴大了政府購買服務吸納就業的領域。
她分析,這種擴大體現了國家對于就業工作的進一步關注,有望實現雙贏的局面。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就業人群,另一方面還強化了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力度,能為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務。而這,也是這次我國進一步強調國家治理乃至社會治理的表現。她預計,今后在養老、救助等領域,公眾都有望享受到更好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