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北京市以促進城鄉充分就業為目標,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為主線,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倡導綠色就業,積極幫扶重點群體,著力推進城鄉就業一體化,努力促進勞動者“充分就業、穩定就業、公平就業”。截至7月底,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0.7萬人,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就業12.82萬人,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7.87萬人,就業局勢基本穩定。
創新模式幫助農村勞動力實現綠色就業
為加快健全城鄉統一的促進就業格局,北京市夯實基礎工作,創新工作思路,健全長效機制,取得了積極成效。
大力發展“一產員工制”企業,是北京市從去年至今幫助農民就近就地就業的一大創新措施。去年以來,北京市為促進農村勞動力與城鎮勞動力平等就業,解決工資收入不穩定和社會保險待遇較城鎮職工偏低等問題,在順義、平谷等區縣推行了“一產員工制”模式,并出臺政策將
“一產員工制”企業納入享受招用城鄉勞動力補貼范圍,鼓勵經濟實用體招用農村勞動力從事一產工作,為農民“簽合同、上保險、穩工資”,使農村勞動力成為企業正式職工,解除了農民的后顧之憂,促進了地區經濟的發展。
據了解,下半年,北京市將繼續追蹤綠色經濟發展,全面推行“一產員工制”模式,抓好扶持政策落實,幫助更多農村勞動力實現綠色就業,提高他們就業的穩定性。
為了促進城鄉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北京市完善幫扶政策體系,落實城鄉統一的用人單位招用補貼政策,出臺社會(綠色)公益性就業組織政策,研究鼓勵農村勞動力自謀職業、靈活就業的社保補貼政策,加快實現促進就業政策城鄉統一。同時,北京市還健全長效幫扶機制,通過推行精細化就業援助,從過程、結果和對象三個方面客觀評價基層就業工作,使就業困難人員獲得切實有效的就業幫扶。針對經濟轉型、城市化建設地區的發展特點,通過推廣訂單培訓、強化創業指導、優化職業指導、細化職業介紹、鼓勵在崗實習等服務,提前做好就業崗位和人力資源儲備,有效緩解區域和群體就業壓力。
發揮優勢找準促進就業切入點
在實踐中,北京市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以促進高端人才創業為切入點,做大創業帶動就業工作。
今年以來,北京市強化“大創業”理念,整合優質資源,統籌促進各類人員創業,尤其更多地鼓勵高端人員創業。上半年,北京市在完善創業聯席會議制度、舉辦創業成果展的基礎上,研究實施加強留學生創業園建設的意見,在資金、政策和服務等方面加大留學人員創業扶持力度,逐步健全完善了初創留學人員企業培育孵化機制,降低了留學人員的創業成本和風險,全面營造有利于留學生創業園及留學生創業企業發展的環境。目前,全市已建立37家留學生創業園,在孵企業1638家。
為了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今年北京市選取了7家企業試點,按照上年度繳納失業保險費總額的20%給予補貼,鼓勵其開展在職職工培訓,并將逐步擴大試點企業范圍,引導企業建立職工培訓的長效機制。據了解,首批試點投入將達2900萬元,惠及職工超過24萬人。在此基礎上,北京市大力開展就業前培訓、再就業培訓等各類培訓,全年預計培訓城鄉勞動力37萬人。同時,北京市強化高技能人才培養,加強工藝美術、首鋼等6個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增設20家市級首席技師工作室,完善高技能人才培養網絡。
完善體系全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今年,北京地區應屆高校畢業生總數達到22.9萬人,同比增加了2.7%,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值。
為了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近年來,北京市出臺了3個市政府文件和20余個單項政策,綜合運用財政補貼、稅費減免、貸款擔保、資金扶持、公益服務等措施,就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開發、就業方向引領、自主創業扶持、就業指導和服務、困難畢業生幫扶、就業見習培訓、人事檔案管理和就業手續辦理等重點問題逐一完善了有關政策和操作辦法,并全面抓好落實。在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時,北京市人社局與教委、高校積極合作,做好未就業畢業生信息銜接和服務接續,建立完善實名制登記信息庫,做到覆蓋廣泛、跟蹤適時、服務到位。大力開展“就業服務月”、“暑期招聘月”等專項活動,為包括非京籍畢業生在內的所有求職畢業生提供公共就業服務。
同時,為加大困難畢業生就業援助,北京市還給予困難畢業生“一對一”的幫扶,對城鄉低保家庭畢業生發放一次性求職補貼,確保北京生源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有就業意愿的困難畢業生都有就業崗位。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